从小我的父母就教导我不要贪心,要懂得知足常乐,所以在面临重大抉择的时候,我总能以“抓大放小”为准则做出合理的选择。在我成年后这种感觉开始愈发强烈,很多人说人生就是选择,选择大于努力,这些其实都没错,但最重要的,是做出选择前,在心里推演的充足分析和权衡利弊的艰难过程。
而这,亦是我在深入体验铄耳DX1后的真实感受。
我曾把铄耳定义为“国产品牌里为数不多的,几乎每款产品都可以做到盲狙不翻车的品牌”,背后的逻辑是多次体验新品后积累的信任,以及与铄耳工程师高山流水的强烈共鸣。所以当我看到DX1 999元的官方定价时,我的心里还是很激动的,因为这意味着,铄耳在发布了多款或高于或低于千元的耳机后,终于有信心向着这片红海发起最有力的冲击了。
没想到,这竟成了“友商跟我学之千元塞到底应该如何做取舍”的经典案例。
展开剩余80%OK,老规矩,先来简单开个箱。
包装正面的插画是耳机面板的放大版本,考虑到实际小巧精致的腔体,巨大的反差反而有种萌萌的既视感。内部布局并不复杂,附送了三种共九对不同的硅胶耳套,要给好评。依旧是硅胶盖+金属壳的收纳盒,大致就是这些配件。
配置的话,DX1搭载了铄耳历经两年研发的11mm铝镁合金拓扑振膜动圈,就连装配结构都是有专利的。振膜中间是钻石纹,可起到减少失真、提升音质表现力的作用。再加上电镀不锈钢的腔体和铜镀银编织屏蔽线材,整体的佩戴和做工的精细度都是没有问题的。
声音方面。大的框架上,DX1是一款主打热情动感、鲜活大气,偏润泽顺滑、孔武有力的素质向爽塞耳机。第一感受,DX1的整体定位距离偏近,有一定的贴面感,无需费力即可找到所有的细节。动态范围开合有度,节奏明快虎虎生风,解析清晰丝丝入扣,简单说,这就是绝大多数耳机发烧友都不会排斥的扎实年轻化调音。
按照既往的习惯,接下来我应该介绍DX1打动我的点主要在哪里,可这着实让我犯了难:一方面,DX1的音色辨识度并非剑走偏锋的派系,而是很规矩保守的、堂堂正正的用硬实力取胜的方式。换言之,这样的风格总会给我似曾相识的感觉,它更像是融合了既往同类型耳机优势的再度创新,而非灵光乍现的特立独行,可说的优点太多,导致我一时间很难挑出值得细说的最强点;另一方面,考虑到目前千元流行爽塞的数量实在不胜枚举,若是落入俗套,没能将DX1的优势说清楚,难免对不起日以继夜的研发人员。好在经过我的仔细试听,我还是找到了DX1与众不同的地方。
之所以我会对DX1的评价有些无从下手,是因为乍一听,DX1的音质堪称完美到无懈可击:无论是抓耳度还是澎湃的能量感,都能稳稳位居这个价位的第一梯队。然而本着“千元塞不可能没有短板”的理论,我还是发现了DX1很难挑出毛病的原因,那就是适当放弃一些人耳不太敏感的频段,将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到最好。
具体来说,DX1的三频能量分布相对均衡,并无过多偏倚。低频量感适中,混响克制,听感相对素雅,下潜和层次也都可圈可点。质感倾向蓬松微暖和自然发散,力道柔和不硬冲,属于很合格的配角型低频,既不会过度刷存在感抢戏,又能营造出宽松怡人的舒适氛围;中频人声是DX1的绝对强项,密度极大,位置前凸,口型大而清晰,伴奏和背景被挤占到两边。这是很聪明的手法,既可以突出人声细节和细腻的优势,还可以体现出明确的纵深表现,声场的立体感就油然而生了。厚度适中,有一定清新靓丽的音染,属于甜而不腻、纯而不妖的类型。女声表现好于男声,与整体清澈干净的声底亦很契合;若是论及细节的丰富度,其实高频并不差,只是极高频延展的衰减速度有些戛然而止,好处就是既有着不错的通透度和明亮度,还完全不会刺激。
所以DX1最厉害的地方到底是什么?私以为是无出其右的三频调整精细度,多一分嫌肥,少一分嫌瘦,如同庖丁解牛般准确无误,让你在每个核心频段都能找到令人向往的爽点。听完DX1再听其他其他同价位耳机,总会觉得有些平淡寡味,会对那种既活泼又安全的调音念念不忘。
当然,DX1也并非全无缺点,主要还是相比较更高价位的耳机,在细节的雕琢上会有些力有不逮,稍显粗糙,这也是制约其越级打怪的主要原因;再就是声场不算大,大场面的OST或者大小编制古典音乐可能会有些拥挤。不管怎么说,在千元塞这个区间,论及解析力、亲和度和耐听性的三大要素,DX1都能获得相当高的分数,综合素质十分强悍。
总的来说,在我的界定里,DX1是一款并不能给我很大惊喜、但却依旧可以让我无任何心理负担推荐给所有进阶型发烧友的靠谱耳机:做工出色,佩戴轻盈,音质悦耳。将所有技能点都加在泛流行向音乐的DX1,绝对能在你心情低落时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经过大样本分析后,掌握了广大烧友认可的元素,朝着千元流行爽塞的终极形态稳定进发的DX1,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会是我首选推荐的产品之一。
一句话总结我对DX1的认可:细品感觉什么都有,实际源于取舍成功!
以上
By 铁西迟之谦
发布于:辽宁省嘉多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