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曼昱和蒯曼在乒超联赛中展现出真正的团队核心价值,这与孙颖莎逐渐单一化的定位形成鲜明对比。山东鲁能俱乐部第二阶段的全胜战绩,正是建立在王曼昱作为第一单打的稳定输出上。当王曼昱缺席第一阶段对阵华东理工的关键战役时,球队竟意外败北——这恰恰证明核心选手的不可替代性。而孙颖莎在类似情况下,往往只能依靠固定双打搭档维持存在感,单打独当一面的能力正在被队友反超。
陈幸同的蜕变最能说明问题:从第一阶段领先被王艺迪逆转,到第二阶段在王曼昱坐镇下逆转蒯曼。这种心态质变源于团队中有王曼昱这样的定海神针。反观孙颖莎,其固定混双组合一旦拆对,在深圳大学俱乐部的团队贡献率就直线下降。蒯曼的崛起更凸显这一趋势——她既能激活状态低迷的平野美宇,又能在单打独得两分,这种全面性正是孙颖莎近年来所欠缺的。
展开剩余52%数据不会说谎:王曼昱两届奥运会团体赛"独得两分"的纪录,蒯曼本赛季乒超"每轮夺两分"的稳定性,都建立在单双打均衡的基础上。而孙颖莎过度依赖与王楚钦的固定搭配,导致其在团体赛排兵布阵时越来越受局限。釜山世乒赛王曼昱逆转印度女团的表现,对比孙颖莎近期外战波动,更能看出真正核心选手的特质。
巴黎周期新增的混合团体赛项目,实则是对选手综合能力的终极检验。王曼昱/蒯曼这类"全能型"球员的价值将呈几何级增长,她们能根据战况随时切换单双打角色。而孙颖莎技术体系的单一化趋势,使其在2028奥运周期可能面临定位尴尬——既难以胜任第一单打的攻坚任务,又受制于双打搭档的适配局限。
随着亚锦赛、世乒赛等团体大赛临近,国乒的竞争格局正在重构。王曼昱用两届奥运会的实战证明,真正的核心不需要营销造势;蒯曼用兼容性极强的双打能力,展现出比孙颖莎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团队需要破局时,能同时扛起单双打大旗的选手,才是教练组最信赖的选择。
发布于:山东省嘉多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