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李女士向阳光财险贵州省分公司投诉反馈在该公司买的全险(交强险+商业险),出险后才发现只买了交强险,商业险是买的统筹公司,李女士称销售人员是阳光员工,经核实李女士是经朋友介绍在某汽车服务公司(第三方)购买的车险,不是在阳光员工线下买的保险。
案例分析
1.第三方销售误导。部分非正规中介利用客户对保险流程不熟悉,以"全险""打包优惠"等话术吸引投保,实际上将商业险替换为无保障的"统筹保险"。伪造或混用保险公司标识,使消费者误以为所有险种均由正规保险公司承保。
2.统筹保险风险巨大。统筹公司不属于保险公司,不受银保监会监管,破产、拒赔风险极高。多数统筹公司缺乏专业理赔团队,出险后常以"免责条款"推脱责任。
3.客户自身疏忽。客户未仔细核对保单明细,轻信第三方口头承诺,未通过官方渠道验证保单真伪。
风险提示
针对此类“保险骗局”,特向公众提出以下建议:
1.保持警惕,仔细甄别。查验证件:要求第三方提供《保险中介许可证》,并核实其与保险公司合作资质。核对保单:通过保险公司官网、APP或客服热线查询保单,确认险种、保额及承保公司。警惕低价陷阱:远低于市场价的"优惠套餐"可能隐藏统筹保险替换风险。
2.找正规公司投保。购买保险时优先官方渠道,通过官网APP、线下网点或授权代理人投保。投保时签署确认环节需本人签字,电子保单应收到保险公司官方发送的短信/邮件。保存销售沟通记录、转账凭证、保单文件等。
来源:阳光财险贵州省分公司
一审:李晓芳
二审:李懿
三审:雷晓明
嘉多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