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
2025年三伏时间
初伏:7月20日至7月29日
中伏:7月30日至8月8日
末伏:8月9日至8月18日
今年7月20日正式入伏,在这个特殊时期,合理的食养不仅能帮助我们消暑降温,还能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以下是三伏期间的食养小贴士,请查收哦!
01
多吃苦味食物
三伏天里,人体容易出现内火较旺的情况,适当吃苦味食物有助于清热泻火。苦味食物中含有生物碱、氨基酸、苦味素、维生素及矿物质等成分,具有抗菌消炎、解热祛暑、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等多种功效。
展开剩余86%●苦瓜:堪称苦味食物的典型代表,富含苦瓜甙和苦味素,能增进食欲,健脾开胃。其所含的生物碱类物质奎宁,有利尿活血、消炎退热、清心明目的功效。
*可凉拌苦瓜,将苦瓜洗净去瓤,切成薄片,用盐腌制片刻后挤出水分,加入蒜末、生抽、醋、香油等调料拌匀即可;也可做苦瓜炒蛋,苦瓜切片焯水后与鸡蛋液混合,炒熟即可。
● 苦苣: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以及钾盐、钙盐等,对预防和治疗贫血病,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和消暑保健有较好的作用。可洗净后直接蘸酱生食,也能搭配其他蔬菜做成沙拉。
● 莲子心:清心火的效果显著,还可交通心肾,改善睡眠。用莲子心泡茶,取适量莲子心,用开水冲泡,代茶饮。虽味道较苦,但养生功效颇佳。
02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三伏天出汗多,易导致身体水分和电解质流失,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至关重要。
● 水:每天应保证足够的饮水量,建议多喝白开水或淡茶水,少量多次饮用,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天至少饮用1500 - 2000毫升水。
●汤类:绿豆汤是三伏天的经典饮品,绿豆具有清热解毒、消暑利水的作用。
将绿豆洗净后加水煮至软烂,可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冰糖。冬瓜汤也很不错,冬瓜含水量高,且有清热利水的功效。把冬瓜去皮切块,与排骨或海米一同煲汤,美味又养生。
● 电解质饮料:如果出汗量特别大,可适当饮用一些含有钠、钾等电解质的饮料,如运动饮料,以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但要注意选择低糖或无糖的产品,避免摄入过多糖分。
03
适当吃酸味食物
酸味食物能敛汗止泻祛湿,可预防流汗过多而耗气伤阴,且有助于健脾开胃。
●山楂:能消食化积、活血化瘀,还可改善食欲。可直接食用新鲜山楂,也可制成山楂糕、山楂片。将山楂洗净去核,加水煮烂后加入适量白糖,搅拌均匀,放凉凝固后即可食用。
●乌梅:具有敛肺止咳、涩肠止泻、生津止渴等功效。乌梅汤是常见的消暑饮品,把乌梅、冰糖加水煮制,晾凉后饮用,酸甜可口,既能补充水分,又能开胃提神。
●醋:在烹饪中适量使用醋,不仅能增加食欲,还可促进消化。比如做凉拌菜时,加入适量醋,既能提味,又有助于杀菌。炒菜时,在出锅前烹入少许醋,可提升菜品的风味。
04
忌辛辣油腻食物
三伏天里,人体肠胃功能相对较弱,辛辣油腻食物会加重肠胃负担,容易引起消化不良、上火等问题。
●辛辣食物(辣椒、花椒、芥末等)
食用后会使人体产生燥热感,加重体内火气,导致口腔溃疡、便秘等症状。应尽量减少食用此类食物,如麻辣火锅、辣椒炒肉等在三伏天应少吃。
●油腻食物(油炸食品、肥肉等)
不易消化,会使肠胃蠕动减慢,影响消化功能。比如炸鸡、油条等,在三伏天应控制食用量,以免给肠胃造成过大压力。
05
注重饮食卫生
三伏天高温潮湿,食物容易变质滋生细菌,饮食卫生尤为重要。
●食材选择:挑选新鲜的食材,购买蔬菜水果时,要选择色泽鲜艳、无异味、无损坏的;肉类要选择正规渠道购买,确保质量安全。
●食物储存:剩余食物应及时放入冰箱冷藏或冷冻,但要注意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冰箱内食物也不宜存放过久,要定期清理。
●烹饪过程:烹饪前要将食材清洗干净,烹饪器具要保持清洁。食物要煮熟煮透,尤其是肉类、蛋类和海鲜等,避免因食用未熟透的食物而引发食物中毒。
三伏天进行科学食养
对维护身体健康具有显著作用。
大家应掌握正确的三伏天养生知识
并采取合理方法进行调理。
*以上内容仅用于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
在做出任何健康决策之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疗人员。
本期荐书
一起阅读吧
《美食课.二,夏季养心》
作者:徐文兵著
出版社:广东科技出版社
出版年:2024
索书号:R247.1/3332:2
馆藏地点:湖北省图书馆中文图书外借
本书介绍了补益心气的饮食之道,内容涵盖谷类、肉类、海鲜、饮品。书中遵循中医营养学的养生理念,并根据南北方饮食差异分别给出不同的节气菜谱。
《名中医谈四季养生》
作者:陶艳主编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年:2023
索书号:R212
馆藏地点:湖北省图书馆中文图书外借
全书划分成春季养肝、夏季养心、长夏养脾、秋季养肺、冬季养肾等五大部分,这个思路来源于中医养生理念中“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本书组织了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省中医院)多位知名中医专家,以季节作为主要脉络,共分作60小节,分别对各个季节中的常见病、多发病进行分类梳理、具体阐述,旨在提高大众对各类常见病、多发病的认识,进而增强疾病预防能力。全书采用案例结合科普的方式,内容充实,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具有覆盖面广、实用性强的显著特点,适合热爱养生、爱好中医的各界人士阅读。
来源:信息咨询部
编辑:鄂小图
发布于:北京市嘉多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